表面粗糙度测量参数
轮廓法(线粗糙度)参数
|
幅度参数(峰和谷) |
最大高度(Rz)表示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与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
Pz 原始轮廓的最大高度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最大轮廓峰高 (Rp)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峰高Zp。 Pp 原始轮廓的最大峰高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最大轮廓谷深(Rv)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的轮廓谷深Zv。 Pv 原始轮廓的最大谷深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平均高度(Rc)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高度Zt的均值。
最小高度区分:Rz值的10% Pc 原始轮廓单元的平均高度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总高度(Rt)在评定长度(非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与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
Pt 原始轮廓的总高度(在JIS’82中为Rmax)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十点平均粗糙度(Rzjis)一个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轮廓峰高的平均值和五个最大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幅度平均参数 |
算术平均偏差(Ra)一个取样长度内的纵坐标Z(x)绝对值的算数平均值。 Pa 原始轮廓的算数平均偏差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均方根偏差(Rq)一个取样长度内Z(x)的均方根值。 Pq 原始轮廓的均方根偏差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偏斜度(Rsk)一个取样长度内Z(x)三次方的平均值与Rq的三次方的比值。 Rsk = 0 :相对于中线对称(正态分布) Psk 原始轮廓的偏斜度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陡峭度(Rku)一个取样长度内Z(x)四次方的平均值与Rq四次方的比值。 Rku=3:正态分布 Pku 原始轮廓的陡峭度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间距参数 |
平均宽度(RSm)一个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元宽度Xs的平均值。
最小高度区分:Rz值的10% Psm 原始轮廓单元的平均宽度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混合参数 |
均方根斜率(Rdq)一个取样长度内纵坐标斜率dz/dx的均方根值。 Pdq 原始轮廓的均方根斜率 要点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支承长度率曲线和相关参数 |
支承长度率曲线和概率密度曲线支承长度率曲线表示轮廓支承率随水平位置c而变的关系曲线,其中,c代表特定样品的分离高度。其也被称为Abbott曲线。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支承长度率(Rmr(c))在给定水平位置c(%或μm)上,轮廓的实体材料长度Ml(c)与评定长度的比率。 Pmr (c) 原始轮廓的支承长度率(原来的tp)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轮廓截面高度差(Rdc)Rdc表示在给定支承比率的两个水平截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Pdc 原始轮廓的截面高度差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相对支承比率(Rmr)Rmr表示由参考水平截面C0和轮廓水平截面之间的差Rδc确定的相对支承比率。 Pmr 原始轮廓的相对支承比率 |
(以粗糙度轮廓为例) |
具有复合加工特征表面的参数 |
具有复合加工特征表面的参数Rk、Mr1和Mr2值由梯度最小的相当于40%的支承率曲线的分割线(线性曲线)计算得出。 Rk 核心粗糙度深度 要点 |
图形参数 |
图形参数图形参数用于评估基于样品表面包络特征的表面接触状态。 AR 粗糙度图形的平均间距:在评定长度内,粗糙度图形ARi的算术平均值 要点 |